“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时期,也是永利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建设开放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信息工程大学的重要时期。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四川省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趋势,从校情出发,特制订学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工作
“十二五”时期是学校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阶段。在学校党政班子的领导下、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学校成功更名大学。学校在“十二五”期间,提出了更名为大学的发展目标。全校师生员工攻坚克难、抢抓机遇,以更名促改革、以更名促建设、以更名促发展,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正式发函批准学校更名为永利在线官方网站。
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发挥信息科技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发挥气象科技优势,建立了覆盖气象业务全流程的科学研究体系,在青藏高原气象学与气候变化、气象雷达系统与地面观测系统设备研发、大气辐射与卫星遥感、气象业务现代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效显著。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校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创新性地构建“以专业建设为主线,以工程教育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教育教学一体化”的新体系,着力于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
学科建设协调发展。学校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学科布局不断完善,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以学科交叉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的学科体系。
科研水平上台阶。学校积极构建了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科研水平持续攀升,服务社会成绩斐然。
师资水平整体提高。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教学科研团队建设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教师学历提高计划”“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有力推进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文化建设特色初显。学校持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实和塑造了“成信精神”文化、延续和传承了成信历史文化、凸显和打造了成信环境文化,初步形成了具有成信特色的文化体系。
总体来看,学校初步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既定目标,全面进入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历史新阶段。
二、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十三五”时期,学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良机,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考验。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成为“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坐标。学校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一轮发展的形势,适应国家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需求,大力加强特色优势学科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是学校未来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永利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加快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推动各学科融合发展,助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家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学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十三五”时期,气象现代化、统计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对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与相关行业的合作共建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学校适应气象、统计以及国防建设的新要求,探索局校合作、军校合作的互动发展机制,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为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重大科技支撑,是学校未来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和机遇。
学校在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科建设水平亟待提高,特色优势学科水平距离一流学科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二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不足,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偏少,具有跨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的优秀教师不足。管理队伍、教辅服务、后勤服务队伍和建设高水平大学有一定差距。三是科技服务能力有待提高,高水平科研成果偏少,承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重大研究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的实力和支撑行业、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四是办学条件需进一步增强,办学经费来源单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宗旨。实践“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以科学研究为支撑,立足四川,面向全国,以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产业、统计行业以及气象和国防事业等的国家战略为己任,建设成开放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信息工程大学。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国际教育和继续教育;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以学科交叉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重点学科达到全国一流,主要学科实现省属前列;培养具有健康心智体魄、良好人文素质、系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造就一批行业精英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军人才,努力把学校建成开放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信息工程大学。
1. 学科建设
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大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与层次;坚持建设与改革并重,加强学科总体规划和科学调整,鼓励和支持不同学科差异化发展,建成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科结构体系。
按照四川省“双一流”建设的总体要求和评价体系,结合学校学科传统和特色,通过制度和机制保障,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科研平台建设,增强成果意识,促进学科水平及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大气科学、信息技术类学科作为学校优势学科优先发展,大气科学和信息技术类学科交叉融合,特色发展。
将大气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4个核心学科按一级学科博士点要求重点开展建设,力争使其中2~3个学科达到博士点水平,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8~10个学科达到省级重点学科水平,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达到12~15个,专业学位类别达到5~7个,在现有硕士点覆盖工、理、管、经4大学科门类的基础上,文学学科门类全部达到硕士点水平。
2.
人才培养
本科专业稳定在55个左右,本科生规模稳定在2万人左右,研究生达2500人,研究生比例占全校学生总数接近15%;CDIO工程教育教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8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全部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3. 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
具有承接国家原创性基础科学研究、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研究和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重点问题的能力,科研经费年均1个亿。省部级科研二等奖励15项以上,并突破由永利牵头的省部级一等奖;新增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以上;SCI/EI/ SSCI/CSSCI检索论文达500篇/年,发明专利40项/年;在气象探测和公共气象服务领域的科研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4. 师资队伍建设
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建设工程,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
学校专兼职专任教师规模达到1500人,博士学位教师占60%,35%的教师具有半年以上(含半年)海外学习经历;高水平学科带头人达10人,高水平学术带头人达40人,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达300人。
5. 国际交流与合作
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三个方面共同推动学校国际化。积极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幅提高教师和学生出国学习交流人数;积极申报外专引智项目,培养及引进具有海外博士学位的教师;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学科研资源;完善教师和科研人员出国交流、国际会议、外事接待等管理制度。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省属高校排名前列。
6. 办学条件
将学校建设成为“美丽成信大、科技成信大、人文成信大”。新建教学科研行政用房70000㎡、学生宿舍25000㎡;美化校园环境,建设节约型校园;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实现智慧校园。
四、主要措施
(一)强化学科特色与优势,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1. 完善学科体系,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
加强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建设工作,到2020年使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达到12~15个。大气科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类学科交叉融合,在高性能计算、气象公共服务、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气象大数据处理等方面设立二级交叉学科授权点5个以上。做好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申报工作,新增专业学位类别和领域,增加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翻译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等。
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稳步增加全日制统招研究生的招生指标,在“十三五”期间增加到每年600人左右。增加农业硕士等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生招生指标,达到每年300人左右。实现到2020年在校研究生人数达2500人左右的目标。
2. 实施学科水平提升计划,增强学科建设实力
开展“学科水平提升计划项目”,实施“振兴计划”“发展计划”“拓展计划”。“振兴计划”由环境科学、基础数学等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或具有相当水平的学科组成,按照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发展计划”由未获“振兴计划”的学科申报,按照硕士点一级学科建设;“拓展计划”利用现有学科点,将外语、体育等学科纳入建设范围,重点支持文学、法学类学科;通过交叉学科的建设,鼓励向其它学科点延伸。
3. 加大博士点建设力度,提升研究生培养层次
在大气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4个博士点学科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力争使其中2~3个学科达到博士点水平,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按照申报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各项指标要求,在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引进培养,科研项目申报,学术交流等方面加强建设;在相关人事制度,奖励制度,学科建设经费等方面统筹规划,向博士点建设学科倾斜。
(二)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1. 实施“143人才工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大力引进永利急需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教学科研骨干,完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选拔培养制度,深入实施“143人才工程”,力争“十三五”期间,引进和培养国内知名学科带头人及专家10名,省内外具有领先水平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40名,具有相当潜力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00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形成一支师德师风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2. 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积极推进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完善教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深化人事分配与岗位聘任制改革,建立以岗位管理为基础、以工作业绩为依据、以多劳多得和优绩优酬为导向的绩效工资分配激励机制,逐步改善教职工待遇。
3. 健全教师发展与服务机制,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师发展与服务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切实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多举措培育科技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壮大带头人队伍。全面开展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完善教师培训进修制度,支持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攻读博士学位、从事学术研修,提高教师学历学位层次和国际化视野。健全青年教师助教机制、科研培育机制、实践能力提升机制,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青年教师队伍。
(三)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 加强学术修养,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学术引导,活跃学术氛围,开展研究生学术论坛,提高研究生学术论文水平;引导研究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将研究生参与科研获奖纳入研究生奖学金奖励范畴和硕士生导师考核指标;鼓励研究生申报发明专利,将“获得发明专利”纳入研究生毕业考核和研究生奖学金奖励的参评范畴;设立国际合作交流基金,通过和国外联合培养、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访问等方式,加强学生国际学术交流。
2. 以内涵建设为抓手,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健全专业“拆、并、转、停”的机制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与专业布局,严控新办专业申报,新建少量符合学校发展定位、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能够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专业。在稳定办学规模的基础上,重点支持优势专业发展,强化专业特色建设,扶持新专业建设,加强新专业实验室条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现有新专业的办学水平。积极推行大专业教育模式,拓展本科人才培养类型,提前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招生与就业压力。
实施“优势与特色专业建设工程”。继续推进专业综合改革,注重需求引导,突出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的专业特色,提高永利气象类、电子信息类与经管类人才培养对社会和行业的契合度与贡献度,着力打造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集群。
实施“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以“质量工程项目”为牵引,以“人才培养标准的落实”为核心,建立完整的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评价体系,提高培养质量。依托“课程建设项目”,分级开展校级、省级、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重点建设公共基础、学科基础及专业核心课程,形成较为完备的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工程教育课程等通用平台课程体系和专业特色精品课程集群;重点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MOOC等在线课程优质资源建设。初步形成学科分布合理、层次结构完善的学校优质课程体系。
深化“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的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大改革项目为引领,深化CDIO工程教育改革,促进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并将工程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果推广运用到非工科专业,保持永利工程教育改革在国内的领先优势。推进“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达成为重点、以过程化考核为保障”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核心,强化“通识教育、能力提升、实践训练、项目孵化”四个培养阶段,建立“面向全体在校学生,覆盖创新创业全过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 以教学评估评价为重点,提升本科教育水平
完善自我评估。推进学校自我评估体系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开展周期性的“院系、专业、课程”三层次专项评估,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与质量保障机制,形成“以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和教学质量改进机制为核心,以校院两级教学质量保障为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永利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持续改进与培养质量的提高。
推进高校评估。积极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全面进行自评自建,推进审核评估专项建设工作,确保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开展工程教育认证,以华盛顿协议的国际工程认证标准为指引,推进永利8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力争2020年前8个国家级卓越专业全部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开展四川省教育厅本科专业评估,不断进行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培养水平,2019年前,按四川省教育厅要求所有专业通过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估,力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排名在四川省名列前茅。
4. 以完善教学保障为目标,加强教学条件建设
大力加强校内本科教学公共平台建设,投入专项资金建设学校工程实践中心及经管实训中心。以“实验室建设项目”为驱动,推进教学基础条件建设、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重点扶持专业集群实验室建设、新专业实验室建设。大力推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实现校内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新建2个校内工程实践基地,建成20个校内大学生创新开放实验室,建成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成1个国家级、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大力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的要素和标准为依据,构建全校统一的教务管理信息化数据标准。建设集信息发布、业务办理、教学资源以及数据分析为一体的教务管理综合信息化平台,提高教学管理与服务能力。
(四)强化协同创新,提升科学研究实力和水平
1. 实施科研领军人才计划,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行业及地方重大需求,结合学校学科发展,设立科研领军人才培育项目,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充分发挥高端人才作用,加强科研创新团队的组织与建设;探索团队考核和评价机制,有效激发人才活力,提高重大科研项目的承接能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
2. 推动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培育重大科研成果
整合学校资源,突出大气科学和信息技术特色,聚焦国家、行业和地方需求,推进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协同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
设立重大成果培育项目,培育一批彰显学校特色、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充分利用地方政府资源,扎实推进永利双创平台建设,加大科技成果孵化和转化力度;建立校地合作长效机制,稳步推进在建成都研究院、双流科技产业园、仁寿科教产业园、青白江现代物流研究院等建设,为地方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 全面实施协同创新,提升承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能力
结合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积极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协同创新载体,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家、部委、地方重大科技计划和项目的申报和研究,提高学校承接重大项目的竞争力。
进一步深化与气象行业的协同创新,将科学技术研究与气象业务紧密结合,促进科研成果在气象行业中的应用;加强与统计系统的合作,围绕统计业务发展需求,瞄准科学技术前沿,着力解决统计系统主要业务难题;积极主动服务军工科学研究,开展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助推以军民融合为核心的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
4.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以学校整体改革为契机,深化科技评价体制改革,推进分类评价和开放评价;建立合理的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服务;完善学校科研奖励制度,促进科研质量的提升;推进专职科研岗,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五)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化能力和水平
1. 多渠道多项目开放合作,提升教师国际化能力和水平
实施中青年教师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积极引导和支持教师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项目和其它留学项目,同时扩大学校教师中长期出国(境)留学项目派出规模;大力支持教师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实现教师公派出国学习交流100人次/年的目标。
实施海外博士培养和引进计划。通过申请国家资助、基金项目资助及学校资助等途径,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境)外教育发达国家及地区攻读博士学位;从海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引进具有留学经历的博士(后)补充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2. 建立国际合作研究平台,加强学校国际科研合作能力
以国际联合实验室为平台,探索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的运行机制,推动科研的国际化发展。加大现有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合作深度,继续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积极引进海外杰出科研团队和人才来实验室短期工作。
大力实施高水平外籍专家及外籍教师聘请计划,提升学校科研和教学的国际化水平。启动“外专千人计划”、“高端外籍专家”等引智项目,聘请高水平的外籍专家来校进行长短期教学及科研工作。
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研资源,推动建立海外研究中心和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引导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别化研究和区域性问题研究。
3. 建立国际化教育平台,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
积极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实现“4+0”“3+1”等形式的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大力推动留学生教育。设立留学生奖学金基金,吸引优质生源;扩大“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提高学历生招生比例。
(六)加强校园建设,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1.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传承成信精神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秉承“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大学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总结办学成就,凝练文化内涵,升华文化精神,进一步加强对校史资料的挖掘和整理,完成校史编撰。加大学校的宣传力度,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强行为文化及制度文化建设,大力建设与开放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信息工程大学相适应的、与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相配套的行为文化规范和制度文化体系。
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励志文化、宿舍文化、青春榜样文化、国防绿文化、志愿者文化等品牌文化活动,提高师生的文化素质。建设并实施永利在线官方网站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和校园景观文化建设工程,展示具有成信特色的大学形象及大学文化。实施大学文化载体建设工程,通过完善校史陈列馆、扩建升级档案馆、建设户外校史长廊或文化墙,为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更好的平台。
2. 加强校园基础能力建设,打造现代化校园
大力加强校园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服务和条件保障能力。改善学校基本用房条件,建设教学科研行政用房70000㎡、学生宿舍25000㎡,满足校区融合和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
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实现校园有线无线网络高速度、全覆盖;构建完备的校园信息安全体系,制定信息化建设公共信息编码和数据交换标准;构建智能化的校园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校内信息高度共享,推动信息技术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智慧校园。
提升图书馆服务教学、科研水平,完善学校图书资源,适应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增加图书资源种类、总量和生均量,引进原版外文图书和教材,提高数字图书资源的占比和使用率。加强档案资源体系、服务体系、信息化体系和安全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档案工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七)着力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推进依法治校
1.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构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机制,强化班子成员“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逐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2.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话语权,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强化思想引领,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教育,做好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的思想头脑,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着力提升党员干部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立足思想建党,强化党员日常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加大党务干部培训力度。立足制度治党,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的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健全师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等规范制度,把制度规范覆盖到党组织建设的神经末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加强学校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建设。
3.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以尊崇《中国共产党章程》为核心,以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重点,全面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干部,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党员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落实廉政风险防控举措,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推动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4. 推进依法治校
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及时修订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优化决策程序。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学校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并落实重大政策的专家咨询制度、法律顾问制度、决策跟踪反馈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从而提高学校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性。
强化监督。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八)切实做好规划保障,确保目标顺利完成
1. 拓宽资金渠道,加强经费保证
“十三五”期间,学校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的教育拨款及专项投入,积极扩大社会合作,吸引社会资金,健全社会支持长效机制,多渠道汇聚资源,增强学校发展能力。通过省部共建、局校合作、校地合作等全方位拓宽资金渠道,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加强对资金使用管理,科学编制年度预算,强化预算约束;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开展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提升经费管理专业化水平;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规范资产处置行为,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2. 落实责任分工,加强规划实施
落实责任分工。对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制订实施方案;对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任务,制订时间表、路线图并向全校公布。
完善考核机制。完善对部门的工作考核,把规划实施情况纳入部门年度考核内容。加强对学科、人事、教学、科研、财务、后勤等方面的统计考核工作,强化数据集成,做好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
加强评估。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控机制,及时评估规划实施情况。围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组织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的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推动规划有效实施,并为动态调整和修订规划提供依据。在“十三五”中期和末期,将分别组织规划实施情况专项评估检查,并公布发展评估结果。
3. 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发展合力
通过多种形式加大规划宣传力度。积极宣传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进展与成就,引导、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建设、管理,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努力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学校发展与改革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