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回律转。回望2023年,奋斗余响悠悠;展望2024年,征途激昂启程。
近年来,永利在线官方网站(以下简称“成信大”)立足省属重点高校定位,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以省“双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以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齐发力,不仅优势学科上“高原”建“高峰”,在利用学科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同样有声有色。
服务中心大局 不断提高学校的参与度、贡献率
2023年,成都大运会精彩纷呈,向世界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这样的精彩背后,有一份来自成信大的贡献。
大赛前后,成信大联合成都市气象局开展精细化短临预报预警研究,为赛事及时提供各类气象保障服务。而在更早之前,成信大作为全国唯一进入“智慧冬奥2022天气预报示范计划”的高校,研发的临近预报系统(WiNS)为冬奥会、冬残奥会提供精准数值预报产品。
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彰显学科特色、办学效益,努力实现双赢、多赢的成效,是成信大一直坚守的理念之一。
2023年11月,2023年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大会举行,开幕式上,风云三号F星首套图正式对外发布,引起关注。其中,同样有成信大的身影。2020年以来,成信大承担了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等多个重点研发项目,研制了“风云三号(02批)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工程西南区域道路交通卫星遥感监测服务应用软件”“气象雷达资料数值预报应用系统建设(二期)基于雷达高分辨率精细化数值预报服务分系统”等平台和软件,为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这一类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背后的支撑力量,首推成信大的大气科学学科。
一项数据值得关注。成信大的大气科学学科作为学校地球科学学科的主要力量,助力地球科学(Geosciences)和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Ecology)两个学科先后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这样的成绩,标志着成信大在大气科学学科领域迈入世界高水平行列,实现了学科建设的新突破。
同时,成信大研制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信号处理器”,作为核心部件被国内70%以上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采用;支撑国家气象雷达布网并出口,系列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率先研制出龙卷风探测雷达和海雾探测雷达,填补了行业空白;研制的X波段雷达为中国“天眼”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研制的空天地一体化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在国际上首次使用双氧共轭数据智能反演云雨粒子散射信息,克服我国西南云雨覆盖观测难的问题;研发的“面向通航活塞发动机的航油适航与维修关键技术及应用”成功破解了关键核心问题。
另一项数据值得关注。成信大培养了近3万名气象类人才,覆盖气象系统70%以上大气探测业务骨干,民航系统50%以上的气象装备保障人才,涌现了一批院士、专家等行业领军人才。
助力区域发展 为巴蜀大地的气象万千增光添彩
服务社会是高校与生俱来的使命。近年来,成信大以“双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持续推进学校各学科深度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党政干部互联网思维如何强化,数字治理能力如何提升?3年前,在省委网信办统一部署下,成信大创建了四川省网信人才培养基地。“分阶段打造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网信人才培养基地。”按照当年定下的五年规划,成信大正全力建设这一体系化、正规化、产业化的新型互联网人才培养基地。同时,相关单位依托成信大建立了省、市保密教育实训平台。
成信大作为唯一参与高校,与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天府软件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申报并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中心”项目。该中心是国家针对工业软件自主可控所布局的西部唯一国家级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平台。由成信大牵头,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联合参与的“面向多场景定制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运营管控软件低代码开发平台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软件”重点专项支持。
在省“双一流”建设经费的支持下,成信大大气科学学科进一步推进建设国家综合气象观测专项试验外场、成都平原城市气象与环境四川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省级天气分析与预报教学实践基地等科研教学平台,并结合地方发展需求,建设“蜀南山地生态气象综合观测试验站”,为大气科学学科更好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成信大通过加强科普基地建设,推动气象科普创新,依托国家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发起的“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开展目前国内规模大、影响广、参与人数多的气象科普服务活动,被纳入共青团中央“三下乡”全国专项活动。
强化学科建设 坚定践行科产教一体化协同发展策略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实现学校制定的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发展目标,关键在于过硬的学科建设。成信大实施学科水平提升“高峰计划”“高原计划”“交叉融合计划”,努力构建“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着力打造大气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优势学科专业。近年来,成信大以服务国家、区域和行业的重大需求,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核心,把科技创新和产教融合摆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突出位置,进行统筹谋划。
一组数据,为鲜明例证。成信大投入近1.5亿元资金,建设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实训中心;2年投入科研平台设施建设资金8000余万元;增设院级科研管理和助理岗位70余个。
全面提升学校的科研平台创新能力。成信大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气象局共同承担了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研究工作。成信大建立的交叉学科研究院,正加快新工科与人文社科交叉融合发展,已建成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物联网研究中心、中国政府统计研究中心等5个研究中心。
近年来,成信大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3项。近5年,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200余项,年均科研投入经费超2.5亿元。
一个关键词,是人才。成信大是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人才培养历史悠久,是最早开展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省属高校之一。学校电子信息类学科专业设置比较齐全,有26个专业,占全校53个本科专业的50%,覆盖信息技术全产业链,培养了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类人才超6万名,其中50%以上在成渝地区就业。
2020年,成信大联合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承担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产教融合综合示范项目,打造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发展的三大平台(协同育人平台、实习实训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项目评价等级为优秀。2022年11月,根据教育厅的安排,学校作为示范参展单位,承担了四川省产教融合博览会的展出任务,展出了网络攻防对抗竞技平台部署、发布、监测及运维方案,展示了学校为加快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以深化产教融合为抓手,解决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举措。2023年12月,永利在线官方网站双流新型产业学院入驻成都芯谷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抢占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电子信息产业等重点领域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基地建设高地,更加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同时,成信大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培养自动化、电气、机电、机器人及其相关设备研发、制造和应用领域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全国和四川省装备制造产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这些优秀人才已成为全国特别是四川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骨干力量。
目前,成信大正以“双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扎实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深度融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力量。
网址链接:https://4g.scdaily.cn/html/20240314/251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