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2020年8月17日至27日,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科考任务“江河源区陆-气相互作用与水汽输送过程的互馈研究”(2019QZKK0105)的资助和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的协助下,由大气科学学院“陆面过程与大气边界层团队”(以下简称陆面团队)的王磊、赖欣和杨显玉三位老师和研究生组成的科考分队,对青藏高原地貌、气候特征和自然环境、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拉萨部(以下简称青藏所拉萨部)的科研平台和野外观测系统以及青藏高原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科学考察。主要考察区域在拉萨市的达孜区、墨竹工卡县和林芝市的工布江达县、米林县和墨脱县等。此次科考行程共计1000多公里,沿途海拔落差最大处近4000米。科考队克服了青藏高原高海拔、高寒、缺氧等环境下的种种困难,收集了大量的科学考察资料,同时积极向当地群众询问了有关青藏高原地貌、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公众认知,顺利完成了本次科考任务。
本次科考任务的重点是考察青藏高原水汽输送特征。青藏高原具有南极、北极之外最大的储冰量,是亚洲12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为超过20亿人口提供了必须的水资源,被称为“亚洲水塔”(徐祥德等,2019;姚檀栋等,2019)。大量的水资源以冰川、积雪、湖泊和河流等形式储存在“亚洲水塔”地区。水汽输送决定了“亚洲水塔”水资源的基本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周天军等,2019)。了解青藏高原水汽的输送机理,有助于揭示“亚洲水塔”水资源的动态变化过程,对研究我国及东亚天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雅鲁藏布大峡谷由于其独特的地形,成为印度洋向高原输送水汽的最大通道,沿通道形成气流上明显北伸的“湿舌”(高登义,2008;杨逸畴等,2009)。科考队对大峡谷内的水汽输送特征、垂直气候带及植被特征,大峡谷及周边的高山、河谷、湿地和冰川等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考察发现,水汽通道带来充足的印度洋的水分和热量,造成大峡谷的特殊降水分布,并造就了藏东南特殊的海洋性气候环境。这种气候背景使藏东南地区出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生态景观,与青藏高原同纬度大陆性气候环境和景观迥然不同,存在着从郁郁葱葱的亚热带景观向上逐渐过渡到冰雪带的垂直气候带。
科考队员在雅鲁藏布大峡谷
科考队在考察期间参观了青藏所拉萨部及其野外观测试验站。青藏所朱志勇老师详细的讲解介绍了青藏所的研究方向和主要科研成果,带领科考队参观了冰芯储藏室和科研人员工作区,最后就科考队在途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分享了宝贵的经验。青藏所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鲁朗站)工作人员也详细讲解了当地气候特征和部分观测仪器设备。
通过本次科考,“陆面团队”的老师和同学们对青藏高原的典型地貌、气候特征和自然环境以及青藏高原水汽输送初步特征有了实地直观的感受和认知,为后续完成所承担的科研任务增加了感性认识。
参考文献:
[1] 高登义.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考察研究.自然杂志,2008(5):301-303.
[2] 徐祥德,董李丽,赵阳,等.青藏高原“亚洲水塔”效应和大气水分循环特征.科学通报, 2019, 64:2830-2841.
[3] 杨逸畴,高登义,李渤生.百年地理大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杂志,2009,31(6):348-354,373-374.
[4] 姚檀栋,余武生,邬光剑,等.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近期冰川状态失常与灾变风险.科学通报, 2019, 64:2770-2782.
[5]周天军,高晶,赵寅,等.影响“亚洲水塔”的水汽输送过程.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 34(11):1210-1219.
由赖欣、王磊、杨显玉、文军和董雪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