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9月15日上午,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气候过程模拟小组带头人刘延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特聘教授赵天良应大气科学学院邀请,在气象楼310会议室分别作题为《Crucial Gaps in Cloud Physics and Challenges for Remote Sensing》与《Climate modul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on haze in China》的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报告由华维副教授主持,大气科学学院师生积极参加。
刘延刚作学术报告
刘延刚回顾和总结了近几年云降水物理学与人工影响天气方向的主要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他详细介绍了可分辨云数值模式及其模拟研究、云降水的观测与遥感反演研究对深入认识云降水形成过程、及其时空结构与演变机理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云数值模式和资料同化可以降低传统统计检验的不确定性,采用复杂的数值模式,可以显式处理不确定性因素,并能进行控制试验的时空对比。
赵天良作学术报告
赵天良教授向大家介绍了青藏高原的气候调制作用对中国雾霾的影响以及最近的研究进展。赵天良的一项研究课题显示:中国雾霾频发和青藏高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人为污染排放不变的情况下,青藏高原暗中操纵了“风力”。“风无力霾难散”与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冰雪融化有关联。赵天良表示,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及青藏高原冰川积雪的融化,气候显著变暖的青藏高原造成海陆温差缩小,温差越小风越小,如果是等温,那么将是“风无力”的状态。高原大地形“中空热源”与中国东部大气三维热力结构、大气环流以及水汽输送均有重要的影响。赵天良说,没有了风,在秋冬季节,就更容易导致出现“静稳气候”,空气污染物很难被赶走。赵教授对正在承担几个国家级重点课题“青藏高原大气动力、热力过程对中国东部大气污染时空变异影响的机理”以及“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及东北平原重污染过程大气污染物与低层气象要素垂直结构及其时空演变研究”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和观测实验方案做了介绍。
讲座结束后,专家们与在座师生进行了交流讨论,详细解答了关于数值模拟以及大气污染方面的问题,并且希望双方能够在青藏高原大地形影响和四川盆地大气污染及边界层研究、气溶胶-云-辐射-降水等方面有深入的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