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红军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开始了新的征程,有了新的面貌,正是以长征胜利作为起点,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星星之火终以燎原之势,最终取得了胜利。所以,红军长征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凡的意义。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永利特别采访了老红军老同志邓忠德。
邓老今年已100岁高龄,从1934年起,参加了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无数大小战役,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二十多年,他是英雄;从1957年来到成都成为永利的第二届校领导,邓老一心用在校长这个职责重大的岗位上,直至1985年,才离开了奋斗了二十多年的具体革命工作岗位,他是老领导。
1916年1月16日,邓老出生在四川阆中邓家湾一户普通农家里,从小艰苦的生活让年轻的邓忠德暗暗下定走上革命道路的决心,当时的贫穷生活始终刻在邓老的心里,成就了他艰苦朴素的作风。
1933年,带着对红军的敬仰和信念,年仅17岁的邓忠德在故乡自愿加入李先念的红军八十八师264团。来不及与家人话别,邓老所在的赤卫队便跟随大部队转战川北、川东,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部队走出草地已是1936年。途中西安事变爆发,直至1937年邓老和部队才到达陕北延安,在那里的红军大学邓老开始了无线电报务一年多的学习生活。
1938年,邓老“大学”毕业,所在的通讯连被派往延安军委三局电台见习,于是他成为我党的一名无线电报务员。抗日生涯在邓老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邓老流利地说了一句日语,意为“缴枪不杀,宽待俘虏”。邓老笑着说道:“我们抓到俘虏之后让他们走前面,他们就哭,原来日本人以为我们在后面要枪毙他们。”
成为一名无线电报务员,对于邓老来说是个挑战。他幼时家贫,一直没有读过书,在行军路上有个文化干事每天教邓老5个字,他就用木棍在地上写画。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报务员不仅要学好中文还要学习英文。当时学习电报时很多人有文化,邓老就一直担心自己不行。在首长的鼓励和自己的努力下,邓老迅速掌握了无线电报务业务,并担任电台队长,在战争中为保障部队通讯做出了贡献。革命时期能够掌握一部电台,在别人看来很不简单。从一名警卫员直至一位专业“通讯”人,在别人看来也许不可思议,但邓老却做到了。而这股在背后支撑他不断向前的力量正是他对中国革命能够胜利的坚定信念以及为此甘愿赴汤蹈火的决心。
也许是在战争年代看过太多年轻的生命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邓老对生命特别亲近和重视。而邓老身边的人对于这位老红军、老前辈、老领导,眼里总有数不清的敬仰,小孩们也十分喜爱这位和蔼的邓爷爷。
丰富的人生经历,短短的文字是不能道尽的,那充满硝烟、血泪、痛苦的日子已经离邓老远去了,但那些经历却成为邓老人生的勋章,熠熠生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初中时学的诗,到现在读来倒也品出了更深刻的味道。长征精神是老一辈们用气吞山河的英雄壮举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值得每一个人认真学习,仔细理解,代代相传。
“夕照桑榆晚景好,时逢盛世老人安”,在这里祝愿邓老“鹤龄频添开旬清健,鹿车共挽百岁长生”。不过我们认为对于邓老最好的祝福是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让母校以我们为骄傲。
人物档案
邓忠德,四川省阆中人,1916年1月出生,1933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10月离休。
历任红军八十八师二六四团二营六连战斗员,红军三十军参谋处通讯队通讯员、特务员、学兵连排长,延安军委电通校学员,军委电台五十一分队见习员,山西屯留编辑部电台报务员,辽县军区电台队长,独立支队司令部电台队长,太行二军分区、三军分区司令部电台队长、电台区队区队长,三纵队司令部电台中队中队长,二野三兵团司令部通讯营营长,三兵团兼川东军区司令部通讯科科长,十一军司令部通讯科科长,空军第五军司令部通讯科科长,中央气象局通讯处处长,中央气象局北京气象学校校长;1957年8月调至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永利在线官方网站前身)工作,历任校长、成都气象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